Monday, October 30, 2006

01.一起去旅行
~四階段引導法運用於例行賞鳥活動之記錄
◎老鷹守護員沈振中

─前言─
一個生命個體有肉眼可見的五官、皮膚、毛髮,有需解剖分析才能見到的骨骼、神經、循環系統,有只能用感覺、體會才能察覺的精神層面,以及可以與萬物感應(感覺→回應)的靈魂。
一個活動(討論、演講、研習……)也是如此,肉眼可見的是活動內容、方法,要解析才得以明暸的是活動的架構,要實際體會、感覺的是活動背後隱藏的精神(如與人、與主題、與環境……的對話),以及在活動進行中所誘發、提昇的能量與萬物感應的靈魂。
*可見的五官、皮膚、毛髮、活動內容、方法是第一層次:巨觀、直觀。--身 外
*要解析的骨架、系統、架構是第二層次:微觀、集中注意力。--心 內
*要感覺、體會的精神是第三層次:體驗、詮釋。--靈
*有感應能力的靈魂是第四層次:沈澱與分享、愛與學習


賞鳥並不等於關心自然,民眾參與賞鳥活動後若只在乎鳥名、種類或到處累積鳥種紀錄,錯也不在他們,該反省的是領隊怎麼帶領他們去發現、探索、接觸、體驗自然,並向伙伴及自然學習。
以下是一次基隆鳥會周日例行賞鳥活動的紀錄,地點:雙溪柑腳村,時間是八十九年九月十七日上午七時至十一時五十分(集合即是活動的開始),領隊:沈振中,副領隊:郭玉純,培訓領隊:王瑞瓊、楊佳麟,參與民眾包括基隆、台北鳥會會員、鳥友的朋友及自行參加者,在基隆火車站集合出發的共十五人,在雙溪車站集合的有三人,在柑腳加入的有四人(家人),共二十二人。單筒望遠鏡三台(領隊準備二台,鳥友自備一台)、活動單三種。

活動設計人為領隊,主要帶領人也是領隊,活動後領隊、副領隊及兩名培訓領隊針對四個檢查項目做了一次簡短討論、分享、回饋,她們三人也將另外整合一篇文章來回應這次活動。邀請你來分享這種四階段的賞鳥活動,也請你試著以四個檢查項目來發現、探索、思考這種類型的活動。
1、從集合到結束,團體有何改變?--團體動力部分
2、人的互動、交流方式、層次如何漸次設計、發出?--人的對話、分享部分
3、對活動架構有何發現、想法?--人與環境的接觸、發現
4、這種類型的活動有可能在鳥會推廣嗎?可能有何困難、障礙?--反省與展望部分

活動流程
一、暖身:找個伴,一起去旅行,觀賞的準備。07:20—09:05
1、致歡迎詞,介紹領隊、副領隊,問有無第一次賞鳥者(有),有無賞鳥三年以上者,請多照顧新鳥。再簡單說明今天的行程─要換三次車,請跟著團體走,以免跟丟了。

2、再說明今天的進行方式與一般的賞鳥方式不太相同,大家可能會有點不習慣,若真得無法適應,可以自行用習慣的方式去賞鳥,但最後要記得回來與大家一起分享。

3、發活動單(一)一起去旅行(見附件),請於上車前先完成(一)之1.2.3
找到一個伴。主動幫較生疏、被動的人拉線,配對成二至三一組(有一組男女不適應,領隊徵得同意後,拆開重組,女的與副領隊一組,男的與領隊一組)。

4、由基隆至八堵火車站等候換車時,測試這個團體進行群體分享的可能性
~請一一向全體介紹你的伙伴姓名及彼此相似之處(除較熟悉的鳥友發言熱絡外,整體感覺似生疏、被動,決定之後的分享改採以小組二至四人分享為主。)

5、在上車前,再提醒在觀察鳥之前先於坐車路途上觀察車上人物、沿路景觀變化當練習(活動單(一)中二之2.3.)。

6、在雙溪車站等換車時,問培訓領隊對團體的察覺,以做為接續活動的參考。

二、輔活動:發現小天地。小組合作、探索、分享的學習。09:05—09:45
由於有自行至賞鳥地點集合的鳥友,領隊再次說明此次活動與一般賞鳥活動的不同,讓我們先從大環境開始,而非一到達即拿起望遠鏡找鳥,其他景物皆不放在眼裡,讓中途加入的鳥友自行認一個組加入團體。
(一)對賞鳥地點的第一印象(見活動單(一)之三)
1、請與同伴分享、討論活動單(一)中的二、三的內容,約三分鐘。
2、兩小組合併,各人只分享最想分享的一題。(小組分享比剛出發時熱絡)
3、回大團體問各組有無覺得特別想與大家分享的?(再次測試大團分享的可能性,只有二人發言,大團體分享的時機仍未到。)
4、問大家經過方才的分享及對此地的第一印象,如果現在給你二十分鐘,你會想去哪裡探索一番,與同伴商量好一起(二人)行動,拿活動單(二)發現小天地,說明繪圖部分只要輪廓即可。時間二十分鐘。

(二)發現小天地
二十鐘後,鳥友陸續回來,請兩組(方才不在同一天地者)合併分享各自探索的小天地,(原本打算讓各組交換活動單(二),依圖找對方的小天地,

但是大都沒畫,且各組間的方向相距甚遠,故只做互相分享。)

三、主活動:觀鳥、賞鳥、散步去09:45—11:30
1、經過對此地簡單大概的探索後,現在我們就要正式去賞鳥,請認識
五十種的鳥友先出列,分成三組各一台單筒望遠鏡,再由其他鳥友各自選擇加入一組,打破方才各種分組組合,有二人以散步方式自成一組,共成四組,發活動單(三)。

2、四組各自出發,約好11:30回到溪邊大樹下整理、分享,做結束活動。(原本希望各組路線不同,回來分享時會有不同的發現,但是在中途,賞鳥的三組卻又碰在一起,一起走後半段,散步組則是一開始就往另一條山路走去。)

3、沿途順著兩位小朋友的發現,除了看鳥,也用望遠鏡看蝗蟲、蜥蜴、菜蟲及撿食掉落地面的柚子(未全熟)。

4、領隊在賞鳥期間,不時以問題引導鳥友去思考、發現,中途走累了,就彎腰從胯下倒看遠山(真的很美,且可讓一直挺著的腰放鬆一下。)

四、分享:整理、分享、沈澱。11:30—11:50
在溪邊大樹下清爽舒服的環境下席地而坐,請原先同伴小組二組合併,整理共看見哪些鳥,並寫下。再由記下最多鳥種的一組先分享,其他組補充未被列入的鳥名。
1、再帶全體一起整理分類:哪些鳥是在溪邊活動?哪些在電線、電桿上停棲?哪些停屋頂?除了停、飛行外,還看見哪些行為?自由分享。(此時分享就較主動)

2、請各組再用一句話形容一種今天看過的鳥,讓大家猜,各組討論後,一一說出,由其他組猜,小朋友則以賞鳥中所畫的鳥請大家猜。

3、由於去散步的兩位鳥友較晚回來,就請一位鳥友向她們報告我們方才的過程及結果,再請她們分享散步的收穫。

4、接著問大家今天到此地這段時間的感覺(自由發言,有回應)。再問:
如果有機會再來此地,你會想做什麼?(自由發言:玩水、玩石頭、散步、睡覺,沒有人談看鳥。)
5、在離開此地前,請每個人在心中對這個環境說一句話。(感謝此地提供我們這三個小時的種種發現、經歷。)

活動後的分享、回饋、察覺
活動結束後,領隊、副領隊及兩位培訓領隊在回程等車、坐車時對此次活動做了一次簡短的分享、覺察與回饋。領隊拋了四個問題(見前言)讓大家自由思考、發言:

1.對個別來的鳥友有團體感覺,從寫對方的名字,形成二人小組,較易互動、說話。以往的活動較少人的互動。
2、從兩人到四至五人,交談會慢慢的較自在。
3、有暖身活動:提供話題給初次見面的人(如找共同點、車程中的觀察景物練 習。)
4、事先說明方式不同─先做心理建設,以免造成抗拒、不舒服。
5、活動單分開、分次給不會造成負擔或預期待會兒要做什麼。
6、到活動地點後不直接介紹或馬上找鳥,而是讓鳥友用自己的想法、眼睛、角度看或發現當地。但時間只有二十分鐘,稍匆促。
7、此次活動的精神似乎就是「人的對待」、「待人」。而靈魂層次則如副領隊在對環境說一句話時所感到的「神聖」境界。
8、可做為未來領隊參考的有:
a、分不同路線、方式進行,分享時就會有不同角度、內容。
b、大人比小孩要求知性部分較多,小孩子無刻板印象,反而會發現更多生命,彈性較大。
c、對這類型的活動,「領隊」是最大的障礙,要先能「接受」這種類型,
將單向找鳥、解說式轉成分組、發現、探索、分享的方式。若領隊自己不習慣分享,很難引領別人分享。
d、鳥會例行活動中,可每月穿插一次純體驗或自然禪的活動,讓民眾有不同選擇的機會。

附件:
活動單(一)
一、找一個伴:「一起去旅行」~觀賞的準備
1、我是:▁▁▁▁
2、我今天身上有哪些顏色:▁▁▁▁▁▁▁▁▁
3、找一位和自己主要顏色(或外貌)相近的人做伴,他的姓名是▁▁▁▁

二、旅途見聞:找伙伴分、討論
1、一起做伴的人與自己有哪些共同點(如星座、生肖、雙眼皮、嗜好、
習慣……)▁▁▁▁▁▁▁▁▁▁▁
2、觀察一下,同車廂中的乘客在做什麼事?▁▁▁▁▁▁▁▁▁▁▁▁▁
誰或什麼事吸引你的注意:▁▁▁▁▁▁▁▁▁▁
3、從出發到賞鳥地點之間的景物有何改變?▁▁▁▁▁▁

三、對賞鳥地點的第一印象:(到達後再寫)
1、對此地的第一感覺:▁▁▁▁▁▁▁
2、環顧四周,你發現了什麼?什麼吸引你?▁▁▁▁▁▁▁▁
3、一起出發到此時的心情、感覺:▁▁▁▁▁▁▁▁

活動單(二)發現小天地
用二十分鐘與伙伴散步,尋找令你駐足的小天地……
1、小天地裡有哪些類別的生物?
2、小天地裡最活躍的是什麼?
3、小天地裡最安靜的是什麼?
4、儘可能畫出這幅「小天地」,並為之取命:▁▁▁▁▁
5、這小天地給你最大的感覺是:

活動單(三)─與鳥兒對看、對話
用四十分鐘可以只看一隻鳥、一種鳥,或走一段路記下看到的每一種鳥……,如果不知鳥,可以自己取或問同伴、領隊。
你可以寫:行為、停棲點、與環的關係、身上的顏色、此刻的可能心情、自己的心情、訪問鳥─題目自訂,如:你每天最大的享受?你最喜歡此地的什麼?你從此地學到什麼?……或者只是畫畫、寫詩。

No comments: